形态描述
成虫形态(图358) 虫体中等大小,身体分为前后两部,前部呈椭圆形,后部呈棒状,全体如一个汤匙状。体长5.959—6.554,虫体前部最宽为1.993—2.710,后部最大宽度在后部中央的子宫圈部位,1.161--1.443。在身体前部的腹吸盘中部水平以前,被有明显的体棘,棘的大小0.044—0.058×0.011—0.018。头领宽0.394—0.448,在头领边缘具有27枚头棘,呈双行连续排列;每侧角棘4枚,0.044—0.086×0.025—0.033,背侧棘19枚,0.080-0.109×0.018-0.025。 口吸盘端位,0.168--0.186×0.136—0.141,腹吸盘在虫体后半部的前缘。椭圆形,0.502--0.609×0.430—0.555口吸盘后接前咽,长0.054。咽椭圆形,大于口吸盘,0.233×0.143。 咽后接食道,穿过虫体前部,在腹吸盘前形成肠叉,通出两肠支,绕过腹吸盘,沿虫体两侧伸达近虫体末端,具尿肠管通到排泄囊。睾丸椭圆形,全缘,左右并列或稍斜列,位于腹吸盘至肠末端的中央;左睾0.358—0.466×0.215--0.322,右睾0.358--0.466×0.269-0.376。阴茎囊小,在腹吸盘前,0.171--0.200×0.114,有时稍与腹吸盘前缘重叠,阴茎囊分为内储精囊与前列腺部两部分,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前不远处。卵巢在腹吸盘右后方,椭圆形,全缘,0.340—0.627×0.340—0.466,大于睾丸。在睾丸与卵巢之间有发达的梅氏腺,0.414 --0.429×0.357—0.371。卵黄腺发达,几乎充塞于虫体的全部,从腹吸盘向后沿虫体两侧排列,在睾丸后重新扩展,左右汇合,向后又逐渐稀疏, 分布到距虫体末端0.271--0.329。卵黄滤泡圆形至横椭圆形,0.029—0.100 × 0.057—0.100。虫体两侧的卵黄管在梅氏腺后方,从两睾之间的前方通入总卵黄管。子宫在睾丸之前,腹吸盘之后盘曲,再经腹吸盘向前到生殖孔。虫卵椭圆形,褐色,具盖,68.2—90.9×45.5—59.1微米。排泄囊呈长管状,开口于体末端,侧有尿肠管与肠管末端相通。
生物学
宿主Anastomus ascitans 印度,印度鹳Anhinga melanogaster,大麻■Botaurus stellar—is,白鹳Ciconia ciconia,乌鹳Ciconia nigra我国湖南,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, 彩鹳Ibis molucca,鹭鸶Phalocrocorax carbo。
寄生部位 小肠。虫体在小肠壁上形成胞囊,常常是两个虫体共居于一个胞囊内,胞囊有小孔与宿主消化腔相通。
生活史(图359) 据Rai,(1963)研究报告如下:
(1)卵: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时,完全没有发育。卵圆形,黄色。具一薄而透明的壳,其卵盖不能明确辨出。在自来水pH 7.1--7.3下,夏天在水温20.5℃时,经15天发育为毛蚴孵出,冬季水温18—21℃下,虫卵发育需经19天孵出。
(2)毛蚴:活的毛蚴被有纤毛,在胚胎充分发育时很容易看出。体内具2个焰细胞。在卵内毛蚴完善形成时,其大小为0.091--0.108 × 0.048—0.068。 自由游泳的毛蚴是圆锥形,呈典型的上下螺旋形运动。 经活体染色的毛蚴大小为0.097—0.119×0.051—0.074。毛蚴的外表被纤毛,由18块扁平的纤毛板长出,全身纤毛均匀一致,长0.014—0.017。纤毛板排成四圈,从前至后各圈为6、6、4、2块所组成。 虫体头部具一个囊样结构的顶腺(即所谓原肠),沿体轴向后伸,从前乳突至眼点稍前缘,其内充满粗糙的颗粒。一对穿刺腺位在原肠两侧,具有窄长腺管开管口于乳突顶端两侧,每个腺细胞有一个核,腺胞内充满有液体的小滴。一个结节状侧突起在第一横列与第二横列纤毛板之间,难于判断这些突起与内部结构有任何关系,在其前方管的开口未能看到。距体前端0.022—0.034,在第一横列与第二横列纤毛板之间,具一对暗褐色眼点。在体内也存在一些液泡。毛蚴的排泄系统较Beaver(1937)对卷棘口吸虫Echinostoma revolutum毛蚴的描述为小。它仅包括一对焰细胞,右边焰细胞在第二横列纤毛板后端的前缘水平,左边焰细胞在第二横列与第三横列纤毛板之间。焰细胞后接的排泄管很弯曲,向后开口于排泄孔。排泄孔位于第三横列与第四横列纤毛板之间的两侧。在体后端稍前,第三与第四排纤毛板之间有一个多细胞的胚球,大小0.019—0.029×0.017—0.022。并有少数具有核大而有明显核仁的胚细胞。
寄生部位 小肠。虫体在小肠壁上形成胞囊,常常是两个虫体共居于一个胞囊内,胞囊有小孔与宿主消化腔相通。
生活史(图359) 据Rai,(1963)研究报告如下:
(1)卵: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时,完全没有发育。卵圆形,黄色。具一薄而透明的壳,其卵盖不能明确辨出。在自来水pH 7.1--7.3下,夏天在水温20.5℃时,经15天发育为毛蚴孵出,冬季水温18—21℃下,虫卵发育需经19天孵出。
(2)毛蚴:活的毛蚴被有纤毛,在胚胎充分发育时很容易看出。体内具2个焰细胞。在卵内毛蚴完善形成时,其大小为0.091--0.108 × 0.048—0.068。 自由游泳的毛蚴是圆锥形,呈典型的上下螺旋形运动。 经活体染色的毛蚴大小为0.097—0.119×0.051—0.074。毛蚴的外表被纤毛,由18块扁平的纤毛板长出,全身纤毛均匀一致,长0.014—0.017。纤毛板排成四圈,从前至后各圈为6、6、4、2块所组成。 虫体头部具一个囊样结构的顶腺(即所谓原肠),沿体轴向后伸,从前乳突至眼点稍前缘,其内充满粗糙的颗粒。一对穿刺腺位在原肠两侧,具有窄长腺管开管口于乳突顶端两侧,每个腺细胞有一个核,腺胞内充满有液体的小滴。一个结节状侧突起在第一横列与第二横列纤毛板之间,难于判断这些突起与内部结构有任何关系,在其前方管的开口未能看到。距体前端0.022—0.034,在第一横列与第二横列纤毛板之间,具一对暗褐色眼点。在体内也存在一些液泡。毛蚴的排泄系统较Beaver(1937)对卷棘口吸虫Echinostoma revolutum毛蚴的描述为小。它仅包括一对焰细胞,右边焰细胞在第二横列纤毛板后端的前缘水平,左边焰细胞在第二横列与第三横列纤毛板之间。焰细胞后接的排泄管很弯曲,向后开口于排泄孔。排泄孔位于第三横列与第四横列纤毛板之间的两侧。在体后端稍前,第三与第四排纤毛板之间有一个多细胞的胚球,大小0.019—0.029×0.017—0.022。并有少数具有核大而有明显核仁的胚细胞。
国外分布
土耳其,印度,德国,奥地利,捷克斯洛伐克,苏联的乌克兰,斯莫良斯克和克里米亚;大洋洲,系世界性分布的种类